火殃勒
Euphorbia antiquorum L.
Sp. Pl. 1:450. 1753.
小乔木,通常呈灌木状,具丰富乳汁,全株肉质。茎多分枝,高1-5(-8)m,直径5-7cm. ,通常三棱状,有时有四棱状并存;枝粗壮,具5锐棱;小枝具3-5纵翅状锐棱,绿色,棱脊薄而隆起,高1-2cm,厚3-5mm,边缘具三角状齿,齿间距离约1cm。叶互生,疏生于嫩枝的棱上;托叶刺成对,长2-5mm,宿存;无叶柄;叶片肉质,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,长2-5cm,宽1-2cm,基部渐狭,边缘全缘,无毛,先端圆,叶脉不明显。苞叶2枚,下部合生,紧贴花序,膜质,与花序近等大;杯状聚伞花序单生于落叶的叶腋,基部具2-3mm的短梗;总苞阔钟状,高约3mm,直径约5mm,边缘5裂,裂片半圆形,具小齿;腺体5枚,全缘,黄色;无附属体; 雄花:多数;苞片丝状;雌花:1朵;花梗长,常伸出总苞之外;子房柄基部具3枚退化的花被片;子房三棱状扁球形,无毛;花柱3枚,分离,柱头浅2裂。蒴果三棱状扁球形,长3. 4-4mm,直径4-5mm。种子近球状,长和宽均约2mm,褐黄色,平滑;无种阜。花期:几乎全年。果期:几乎全年。
产地:仙湖植物园(王国栋 W08007),本市各公园和村落常有栽培。
分布:原产于印度,现在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各国有栽培。我国南部各省区有栽培,北方多栽培于温室。
用途:观赏植物。全株入药,具散瘀消炎、清热解毒之效。乡村人们常栽作绿篱。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2010《深圳植物志》第2卷 566页
图 666 火殃勒 Euphorbia antiquorum
1044
图 666 火殃勒 Euphorbia antiquorum
1.植株上部;2.杯状聚伞花序;3.蒴果;4.种子。(李志民绘)
1.植株上部;2.杯状聚伞花序;3.蒴果;4.种子。(李志民绘)
版权所有 ©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粤ICP备09129350号-9      
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 咨询电话:(0755)2573 8430 Email:fsz@iplant.cn